脓毒症,继发于感染的一种过度炎症反应综合症,人类虽然为些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其高死亡率仍然困扰着我们,目前全球每天新发病例有 2000 例,每小时约有 25 人死于严重脓毒症。
免疫细胞在机体面对感染时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中性粒细胞更是防御和击退入侵病原体的主力军之一。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往往出现功能的异常,不仅丧失战斗力,对自身器官还会造成损害。
来之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 Sônego 等,于 2016 年 4 月在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上发表一篇综述,描述了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中扮演何种角色。
中性粒细胞的抗感染作用
经典免疫学中,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的最主要构成之一。当机体遭受感染时,在 CXC 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表达 CXC 受体(CXCR2)的中性粒细胞,移行到感染的部位发挥抗感染作用。
中性粒细胞抗感染作用是多机制协同的,如:吞噬作用、脱颗粒作用、形成 NETs、生成 NO 等等。同时,中性粒细胞还通过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从而激活相关性信号途径,生成炎症介质,进一步巩固利于抗感染的环境。
中性粒细胞移行功能的抑制
研究发现,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向感染部位移行的能力受到了抑制,从而不能有效、及时的控制感染的恶化。我们知道中性粒细胞的移行,依赖于 CXC 的趋化作用,而 CXCR2 是中性粒细胞与 CXC 相互作用的连接点;然而,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中性粒细胞表面的 CXCR2 却发生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了中性粒细胞移行功能的抑制。
中性粒细胞表面 CXCR2 的细胞内化机制较为复杂,研究发现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2(GRK2)起着主要作用,多种途径都是通过上调 GRK2 而引起 CXCR2 的细胞内化;其中,Toll 样受体(TLRs)的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都可以促进 GRK2 表达上调;而白介素 33 与其受体 ST2 结合后,可以抑制 GRK2 的作用,减少 CXCR2 的细胞内化,表现为保护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器官损害
中性粒细胞无法移行到感染部位的同时,通过 TLR2、TLR4 途径,中性粒细胞异常表达另一种趋化因子受体 CCR2,而在这种趋化因子的作用下,中性粒细胞更多集中到肺、肾、心脏等重要器官。
当大量中性粒细胞集中到这些重要器官时,一方面造成了毛血管的阻塞,影响组织血供;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又释放各种酶、炎症介质等,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最终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所以,在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就象一把「双刃剑」,不小心就会伤及无辜。针对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中双重角色的特点,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方法既能保护其积极的抗感染效能,同时又能抑制其有害的一面。
图片来源:Paradoxical Roles of the neutrophil in Sepsis: Protective and Deleteriou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