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的肠套叠患者,挖掘其病因的关键是嘴角的那颗痣!

2022-08-11 12: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志强等
字体大小
- | +

那时我刚到临床不久,每次值夜班都忐忑不安,这天夜里,我刚巡视完重点病人,准备躺下休息一会,却听见神圣的值班机铃声骤然响起。我对这音乐充满敬畏之心,从来都是秒接。

「小张啊,有个肠梗阻等下转上去,病人我看过了,你先……再……给她开……」是住院总打来的,看来要收急诊了。


这是一个年轻女患,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15 小时,伴呕吐 2 次。入院查体腹胀,没有明显压痛。


我按照住院总的指示给她开了急诊 CT,很快,放射科就把片子传上了电脑:

插图1. png.png

「肠套叠!」我脱口而出。「没错。」住院总表示同意,这个同心圆征象还是挺典型的。


肠管套叠之后,很像一段略带弯曲的香肠,沿垂直长轴方向切开则可见三层管腔:外层称鞘部,中层和内层称为套入部,其中内层是进入的肠管,中层是回出的肠管。


因此,在 CT 或 B 超上,肠套叠的典型征象为「同心圆」征。  他接着翻阅 CT,忽然发出一声惊叹:「竟然是多发肠套叠!」

tu2.png

第二个套叠部位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问。「具体原因不好说,不过多是继发性的。」住院总说。
肠套叠大致可分为婴儿型和成年型。


婴儿型肠套叠多是原发性的,95 % 左右患儿没有明显病因可循,为健康小儿,其余 5% 为美克尔憩室或肠息肉所致。
成年型肠套叠多为继发性,可由肠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以及肿瘤等。成人肠套叠中 40% 的患者时由于肿瘤,需值得注意。


接下来,住院总又仔细看了我的病历,评价道:「腹部查体写得挺详细的,不过普外医生也不能只盯着肚子,要多注意患者整体情况。比如说,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患者口周的痣?」


我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不过有些不理解:「这一颗痣会和诊断有关吗?」


「那可不是一颗痣,是一大片黑色素斑,你回头好好留意一下,这种反常的征象很可能会和某种罕见病相关。」他 邪魅一笑 继续严肃地说,「不过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解除梗阻,急诊手术指征是很明确的,准备干活吧。」


术中探查明确了肠套叠的诊断:

tu3.png

剖腹探查手术发现该患因数个巨大息肉,导致小肠多处肠套叠,未发现肠管坏死、穿孔。继续探查,见整个肠道遍布息肉。其中部分息肉巨大,必须切除且两处息肉距离过近,最终行部分小肠切除吻合,并尽可能剔除术野内可见息肉。


早期肠套叠一般均可在术中手法复位成功,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拉破肠管。


套叠复位后,应仔细观察肠壁的生机是否良好,如无坏死情况,手术即告完毕。若复位失败,或已发生肠管坏死、穿孔,则应切除坏死肠袢后行肠吻合术。


如合并有 Meckel 憩室或其他肿瘤,同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考虑一期切除。但如病灶已出现坏死,或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则不可强求,而宁愿 1~2 星期以后再次手术切除,一切以手术安全为先。


手术的整体原则:① 动作迅速;② 切除彻底;③ 能同时解除梗阻;④ 能防止体液丧失;⑤ 尽可能早期恢复肠道的畅通;⑥ 尽一切可能防止腹膜污染。 


下手术后,我对患者进行了补充查体:口周及唇部遍布大小约 0.5~3.0 mm 密集的黑褐色斑,手背及手指末梢可见同样的点状、条索状皮损。


结合其他检查,这名患者最终明确诊断为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1949 年,美国医生首先在世界上报道了 1 例皮肤黏膜色素斑伴消化道息肉患者的病例,引发了医学界广泛的讨论。


后来将此类疾病以首先报道的两名医生的名字进行命名,即为 Peutz-Jeghers 综合征(PJS)


不过,最后主任遗憾地告诉我,这次的手术虽然解决了肠梗阻的问题,但仅为解决症状的姑息性手术,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延长,该患极有可能还会因该病带来的其他并发症再次入院。


这个病例令我印象深刻,查阅文献后,将其相关知识总结如下,和各位同行一起学习。

1  发病机制

PJS 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较低,约为 1/1,300,000。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学研究已经证实,位于人类 19 号染色体上的 LKB1 基因的突变是导致 PJS 发生的主要因素。


LKB1 基因的缺失及不同类型突变均能使 LKB1 氨基酸改变或产生截短蛋白,进而引起 PJS 患者胃肠道出现良性错构瘤性息肉,最终可演变为恶性肿瘤。


此外,LKB1 基因发生截短突变将会使得 PJS 患者更早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如黑斑以及其他消化道并发症。

2  临床特点

皮肤黏膜黑斑为本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口唇周围、口腔黏膜及四肢末端,也可累及舌、眼周、脐周及鼻周。

tu5.png

唇周多发黑色素斑(参考文献 6)


约 90% 患者于婴儿或儿童期出现,偶在成人后发生,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部分患者中年以后黑斑颜色可自行消退。


黑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数目不一,散在分布,或部分融合,组织病理表现为基底层黑素细胞、黑素小体增多,真皮浅层嗜色素细胞浸润。


消化道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及便血等,息肉大而多者容易发生肠梗阻、肠套叠和肠坏死,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息肉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以小肠(64%)为主,其次为结肠(53%)、胃(49%)和直肠(32%)。数目可为数枚至上百枚,大小不一,可为米粒大至数厘米,小者基底宽而无蒂,大者呈分叶状有蒂,表面光滑。小部分患者仅有消化道息肉,无皮肤黏膜黑斑表现。


其组织病理类型以错构瘤为主,镜下可见黏膜平滑肌呈树枝状伸入腺管之间,腺上皮分化正常。本病具有癌变倾向,患者终生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增高,其中结肠癌为 39%,胃癌为 29%。

3  诊断

Peutz-Jeghers 综合征的诊断基于临床发现,满足下列 3 项临床标准中至少 2 项,阳性诊断即可成立:
(1)家族史
(2)粘膜和皮肤上多发深蓝色至棕色色素(斑)病变,最常见于口腔内颊黏膜或牙龈、嘴唇、口周、指尖、手掌和足底
(3)错构瘤性肠息肉

此外,皮肤黏膜检查结果对于 Peutz-Jeghers 综合征无特异性。必须考虑其他鉴别诊断。分子和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

>>>点击可查看P-J 综合征辅助检查详细内容


4  治疗

遗憾的是,对于 PJS 目前尚无完全治愈方法。无恶变倾向的皮肤黏膜黑色素斑通常不需治疗,但面部等影响美观的黑色素斑可通过相应手段消除,早期临床多采用液氮冷冻、电灼术等方式消斑治疗。


PJS 息肉患者首选内镜治疗,其次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由于 PJS 息肉可累及胃至直肠的任何部位,根治困难,手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应严格把握手术治疗适应证:
① 肠息肉伴有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
② 胃肠道反复大量出血;
③ 孤立息肉直径 >2 cm;
④ 因胃、结肠、直肠系肿瘤好发部位,息肉位于胃、结肠、直肠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本病术后仍有复发及恶变倾向,因此需定期胃肠镜等检查,长期随访。

总结

PJS 作为临床上一种罕见的伴性遗传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临床医师在接诊病人时如询问病史不详,对家族史重视不够,对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未能与此病鉴别等均是导致 PJS 延误诊断的原因。因此,临床医生要拓宽知识面,有机结合检查与临床实际,特别是儿童出现此类症状时更应提高警惕。


我们相信,随着医学对 PJS 的不断深入研究及探索,未来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息肉方面定会有突破性进展,从而为 PJS 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疾病推荐:

>>>「诊疗顾问—息肉病性综合征」点击可查看

觉得内容没有解决临床问题?

或者内容有错误?

或者内容很不错,很细致!

▼点击每篇内容下方的「有用|没用」图标,即可反馈你的意见!

数据点评后缀图1.jpg

数据点评后缀2.jpg

策划 | 张洁

投稿 | drugs@dxy.cn

编辑 | 圆脸大侠

题图 | 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1. Brassett C,Joyce JA,Froggatt NJ,et al.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early onset and familial colorectal cancer[J].J Med Genet, 1996,33(12):981-9852.  高方祥, 张强, 姜昌镐.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诊疗进展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23(12):106-108.3.  刘伟, 师绍敏, 冀雅聪, 赵凯轩, 刘亚玲. 姐弟同患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08):477-480.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1.08.008.4.  冯奇, 王艳, 郑粤兰, 郑佳辰, 王斌. 小儿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单中心诊治策略分析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06):777-779.DOI:10.13404/j.cnki.cjbhh.2020.06.039.5.  张卓超, 李白荣, 李欣, 宁守斌, 毛高平, 张亚飞, 步晓华, 唐杰, 朱鸣, 金晓维.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患者多发性息肉的分布、生长和临床转归规律 [J]. 中华消化杂志,2016,36(09):593-596.6.Wojciechowska, M; Dryjański, T; A 21-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J].Pol Arch Med Wewn.2008,118(10):585-9


编辑: 张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