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 3 日,旨在研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在中国的发病及诊治现状,推广急性胰腺炎多学科专家诊治共识,规范胰腺炎治疗流程,让更多胰腺炎患者获益,由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发起,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中国急性胰腺炎全国协同大数据研究项目,在广州宣布项目已收录 15500 例病例数据,同时,针对病例的发病因素、诊疗方案、临床愈后等方面的深度分析工作已经开展,这意味着中国急性胰腺炎协同大数据研究已进入新的阶段。
图1:合影
据悉,中国急性胰腺炎协同大数据研究项目是我国首个针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病例数达到大数据级别的医学研究项目,从 2015 年 9 月启动以来,已经从超过 70 家医院的消化科、急诊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收录一万五千多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
酒、胆、血脂容易惹上急性胰腺炎
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表示,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症,通过多种原因引起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伴随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对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抑制胰酶活性和调控炎症反应是治疗的关键。
图2: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
据项目主要研究者、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杜奕奇教授介绍,从第一阶段 9511 例的病例研究发现,我国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变化快,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 20%~30%。在美国年发病率约为 13~45/10 万,是住院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尽管我国目前仍然缺少相关资料,但从数据发现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杜教授表示,急性胰腺炎病因较复杂,过量饮酒、胆道结石、高脂血症、十二指肠反流等都可能是诱因。其中,三大主要病因依次为胆源性、高脂血症、酒精性,区别于欧美国家酒精性引起 AP 多发的现象,我国因高脂血症引发 AP 的数据远高于酒精性,因此,肥胖的高血脂人群,应特别警惕急性胰腺炎的敲门。
急性胰腺炎大数据看中国治疗方案
李兆申院士强调,推广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共识,规范胰腺炎的诊治流程,可让中国患者接受更合适的「中国方案」,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
从截至 2017 年 12 月收集的九千多例大数据分析来看,目前国内消化内科收治的 AP 患者最多,占到 60.8%,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获得专家一直认可。但是,作为突发性的疾病,急性胰腺炎往往来得较为猛烈,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MSAP) 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比例分别为 33.3% 和 18.8%,因此,统一规范治疗 AP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图3: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杜奕奇教授
在治疗方面,生长抑素和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应用普遍,据杜教授介绍,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以乌司他丁为主,占到全部抑酶药物的 79.9%。据《中国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共识意见 2015》介绍,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MSAP) 急性期通常为发病至 1 周左右,此期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为主要表现。SIRS 持续存在将会增加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乌司他丁具有对抗 SIRS 的作用,减少促炎介质释放,提高抑炎介质水平。
《共识意见》显示,发生 SIRS 时推荐早期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600000~900000IU/d)静脉滴注。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血液滤过措施,能很好地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同时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但需注意静脉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