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概述及基础心肺复苏

2017-01-03 08:05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作者:楼滨城、朱继红
字体大小
- |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发布了「201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概述及基础心肺复苏」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指南于 2015 年 10 月正式出版,但与既往不同,本版称《201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以下简称为 2015 更新指南),只是对重点项目进行更新,不是全面修订。2015 更新指南标志着美国心脏协会(AHA)CPR 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新纪元,从每 5 年定期修订,改变为网络持续修订的形式。

www.ECCguidelines.hear.org 首次在线发表 2010 年版心肺复苏指南加 2015 更新指南的整合指南(网络版)。部分自媒体广为传播的「2015 更新指南更新摘要(中文简体版)」可能摘编于此,细读所谓中文简体版「摘要」并非「2015 更新指南」摘要,而是前述在线版「整合指南」的整合部分。

此外,在 www.ilcor.org/seers 网站可检索到《2015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推荐意见国际共识》、《2015 欧洲复苏指南》及《日本复苏指南》。所以读者可以结合相关指南阅读学习,便于加深理解。今后,网络科学证据评估与证据回顾系统,根据 ILCOR 在 www.ilcor.org/seers 上持续证据评估过程的结果,定期更新指南。2005 年以来,基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对 2005、2010 年版国际 CPR 指南所开展的一系列解读工作中积累的体会,笔者再次对 2015 更新指南的精粹部分,结合我国国情,并从临床实践出发进行解读。

本系列解读选取概述、基础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后治疗、特殊情况复苏等 5 项内容。本期解读「概述与基础心肺复苏」部分。

概述

2005 版与 2010 版指南在召开国际大会前 3 年开始收集资料、讨论审查,在国际大会制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推荐意见国际共识》。AHA、欧洲复苏学会等组织根据国际共识均制定相关指南,我国基本采用 AHA 指南。2015 年 1 月 31 日美国 Dalas 召开国际大会,AHA 制定《2015 年更新指南》,其使用的推荐意见等级与证据水平等级见表 1。

表 1 为《201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推荐意见等级与证据水平等级
filehelper_1482805175306_92.jpg
注:推荐意见等级与证据水平是独立确定的(二者可随意匹配);如果某推荐意见的证据水平等级 LOR C,并不代表弱推荐意见。本指南提到的许多重要临床问题缺乏临床试验支持。尽管无随机对照试验,但可能有非常明确的临床共识,认为某一特定检查或治疗是有用的或有效的。

2015 更新指南对生存链做了修改,分为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与院内心脏骤停(in-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两条生存链。院内心脏骤停生存链 5 环 4 步:5 环是监测与预防;识别与呼叫;高质量 CPR;早除颤;高生命支持与骤停后治疗。4 步是一线急救;二线团队急救;导管室;重症监护室。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是 5 环 5 步:5 环是识别与呼叫;高质量 CPR;早除颤;基础与高级院前急救;高级生命支持与骤停后治疗。5 步是民众急救者;院前急救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这样更符合实际。

基础 CPR 及其质量

基础 CPR 是心脏骤停后抢救的基础,本指南第 5 章「基础心肺复苏及其质量」是根据《2015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推荐意见的国际共识》第 3 章「基础心肺复苏与体外自动除颤器」的系统总结与推荐意见编写,对某个问题均先引用 2015 ILCOR 总结的证据,再根据证据提出 2015 推荐意见。全文逻辑性很强,为使读者能品味原文的精要,本部分内容基本按照原文翻译。

1.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与 CPR 质量概述

成人 BLS 包括即刻识别突然心脏骤停、早 CPR、迅速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除颤。2015 更新指南的关键变更点与持续强调点如下:

(1)成人院外生存链的主要环节与 2010 年版相同;增加由调度员迅速识别可能心脏骤停,并立即对呼叫者发出 CPR 指令。

(2)考虑到普遍使用手机,急救者可不离开患者呼叫院前急救系统。对医务人员来说,本推荐意见对呼叫紧急抢救更为灵活,更符合医院现场。

(3)报告高质量 CPR 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资料更多,包括确保正确的胸外按压速度、按压深度、按压间允许完全反弹、减少胸外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4)在有条件的场合,由经严格培训人员组成急救队,实施舞蹈式抢救(译注:即密切配合)的同时做胸外按压、处理气道、抢救呼吸、检查心律与除颤(如有指征)。如积极实施生存链的各个环节,有目击者的院外心室颤动(室颤)性心脏骤停经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抢救患者存活率可接近 50%。但许多院外与院内室颤性心脏骤停抢救存活率远低于此数字,说明 CPR 在许多场合有改进的机会。

2. 成人 BLS 程序的更新

成人 BLS 步骤由一组连续评估与抢救动作组成,简化 BLS 流程与 2010 年版相同,目的是以逻辑、简明的方式介绍流程,使急救者易学、易记、易做。严格培训人员组成的抢救组使用舞蹈式抢救,同时完成多项急救与评估,而不是用单人抢救顺序(如第 1 位抢救人员呼叫急救系统,第 2 位抢救人员开始胸外按压,第 3 位抢救人员通气或取气囊-面罩装置,第 4 位抢救人员取除颤器并安置)。且鼓励培训急救员同时检查呼吸与脉搏。成人 BLS 程序见图 1。各类急救者 BLS 评估与急救动作见表 2。

filehelper_1482832508097_75_副本.jpg
图 1 为成人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更新)

注:EMS 为急救医疗服务,AED 为体外自动除颤器,CPR 为心肺复苏

表 2 为基础心肺复苏程序
filehelper_1482832630406_81_副本.jpg

(1)即刻识别与呼叫 EMS(更新)

旁观者(民众急救者)发现无反应成人时,应立即呼叫当地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发现无反应患者时,应请邻近人帮助呼叫急救系统,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评估患者呼吸与脉搏。对 OHCA 最近科学陈述的推荐意见提出,所有急救调度员要制定急救方案,必要时指导民众急救者检查呼吸及做 CPR。

当调度员询问旁观者患者是否有呼吸,旁观者常把叹气样呼吸与异常呼吸误认为正常呼吸,此类错误信息可使调度员不能确进行 CPR。一个重要的征象就是短暂的全身抽搐可定可能的心脏骤停,以致调度员不能指令旁观者立即为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

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即刻识别与呼叫 EMS 提出如下更新推荐意见:

A 推荐急救调度员在得知事件发生地址后,就要确定患者有无反应、呼吸异常(Ⅰ 级,LOE C-LD)。

B 如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异常呼吸,急救调度员推断患者心脏骤停是合理的 (Ⅱ a 级,LOE C-LD)。应教育急救调度员识别无反应、呼吸异常及叹气样呼吸的临床表现。

(2)检查脉搏

同 2010 年版指南的推荐意见,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 10 s,以不延误胸外按压。理想的是,检查脉搏的同时检查有无呼吸及叹气样呼吸,以缩短检查心脏骤停时间,尽快开始 CPR。民众急救者不检查脉搏。

(3)早 CPR

识别心脏骤停后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对培训急救员,2010 年版指南有重大修订,要求他们以胸外按压开始 CPR 的顺序,而不是以通气开始(C- A-B:A-B-C),以缩短胸外按压开始时间。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早 CPR 提出如下更新推荐意见:与 2010 年版指南相同,急救者以胸外按压开始 CPR 是合理的(Ⅱ 级,LOE C-D)。培训急救员—旦开始胸外按压,就要用口对口或简易呼吸器抢救呼吸,以提供氧合与通气(译者注:培训急救员应做按压-通气的 CPR)。关于每次通气时间长短及必须使胸廓抬举的推荐意见,在 2015 更新指南中未做修订。 

(4)AED 早期除颤

呼叫院前急救中心后,单人急救者取(如附近及容易取到)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回到患者身边,使用 AED 除颤,并给予 CPR。如有 2 位或更多培训急救员,1 位急救员开始 CPR,同时第 2 位急救员呼叫急救中心,并取 AED(或医院手动除颤器)及其他急救设备。尽快使用 AED 或手动除颤器,希望 2 位培训急救员做胸外按压与通气的 CPR。2015 更新指南使用 AED 顺序同 2010 年版指南。

(5)急救员专用 CPR 策略

急救员与医务人员的急救步骤取决于其培训程度,包括 3 种急救员 CPR 策略:

A 未培训急救员:在许多社区旁观者中 CPR 率 一直很低。因只按压 CPR 易教、易记、易做,为培训急救员首选现场教学内容。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未培训急救员的 CPR 提出如下更新推荐意见:予只按压 CPR,有或无急救调度员协助(Ⅰ 级, LOE C-LD);持续做只按压 CPR,直到 AED 或培训急救员到达(Ⅰ 级,LOE C-LD)。

B 培训民众急救员:2010 年指南推荐培训民众急救员应提供胸外按压加呼吸急救 CPR,因他们可遇到窒息性心脏骤停或要进行长时间 CPR 患者,才能使其得到后续救治。2015 更新指南推荐如下更新推荐意见:所有民众急救员至少应对心脏骤停者给予胸外按压(Ⅰ 级,LOE C-LD)。此外,如培训民众急救员能做呼吸急救,应在 30 次按压与 2 次通气的比率中加入 2 次通气。培训民众急救员应持续 CPR 直到 AED 到达并准备使用,或急救中心人员接管患者。

C 医务人员:对所有医务人员应进行 BLS 培训,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胸外按压与通气。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医务人员的 CPR 提出如下更新推荐意见:无论是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成人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均应进行按压加通气 CPR(Ⅱ a 级,LOE C-LD)。此外,医务人员对大多数最可能的心脏骤停病因,进行抢救顺序的修改是现实的。

(6)延迟通气

对成人 OHCA,有几个 EMS 系统试用开始持续胸外按压,延迟正压通气。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指南就 CPR 期间延迟通气提出如下更新推荐意见:对有目击者可除颤 OHCA,EMS 系统使用优先、多层次急救,先用高达 3 轮 200 次连续胸外按压加被动吸氧与辅助气道,延迟正压通气,这是合理的(Ⅱ b 级,LOE C-LD)。

译者查阅文献,帮助读者了解被动吸氧:Bobrow 等回顾性研究 1019 例 OHCA,分被动吸氧组(459 例)与气囊-面罩组(560 例)。被动吸氧方法:插入口咽管,用不能再吸入的面罩高流量吸氧,无辅助通气。结果:有旁观者的室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调整后有良好的神经功能存活率,被动吸氧组为 38.2%,气囊-面罩组为 25.8%。无旁观者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存活率,被动吸氧组与气囊-面罩组分别为 7.3% 和 13.8%;非除颤心律存活率,被动吸氧组与气囊-面罩组分别为 1.3% 和 3.7%。

3. 成人 BLS 技术

由于有新的证据,医务人员 BLS 技术程序较 2010 年版指南有少许变更,见图 1。 

(1)确认现场安全

急救员到达现场应确认患者环境安全,迅速扫视患者位置及周围环境,确认有无物理因素威胁如毒物或触电。即刻识别心脏骤停是抢救心脏骤停的第一步。旁观者初始主要抢救步骤与 2010 年版指南相同,课堂培训与急救调度现场培训中均应强调对偶尔叹气样呼吸的识别。如患者无反应、无正常呼吸,即使偶尔叹气样呼吸,调度员应指令急救者给予 CPR;患者有脉搏、无正常呼吸,应严密监护患者,呼叫 EMS,说明位置与病情。

2015 ILCOR 系统总结提出旁观者对怀疑鸦片相关心肺骤停者给予纳洛酮是否影响复苏效果。本评估不针对鸦片相关呼吸骤停。笔者承认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致命性鸦片过量的疾病负荷很大,同时国家采取综合策略,对危险患者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自 2014 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委员会批准民众急救员与医务人员使用纳洛酮自助注射器,应培训网络的要求把自助注射器的有关信息以最佳方式融入 BLS 程序中。

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怀疑鸦片过量所致心脏骤停的 CPR 提出如下更新推荐意见: 

A 对已知或怀疑鸦片过量,确定有脉搏无呼吸或仅叹气样呼吸(呼吸停止)的患者,除给予标准的 BLS 急救外,培训 BLS 医务人员经鼻或肌内注射纳洛酮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

B 对高度怀疑鸦片过量致心脏骤停的患者,未行胸外按压前不能输入药物,给药是无效的,故应在开始 CPR 后再给予纳洛酮(Ⅱ b 级,LOE C-LD)

C 对有鸦片过量危险者或(与他们一 起居住或经常接触者)进行鸦片过量的急救教育,课程包括或不包括纳洛酮内容,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

像 2010 年版指南一样,对心搏骤停的病情判断标准为「无脉搏,无呼吸或仅叹气样呼吸」此时急救者应立即开始 CPR 与使用 AED,呼叫急救系统,取除颤器及急救设备。关于胸外按压技术有部分更新。胸外按压的相关因素是按压深度、速度与反弹程度。CPR 的质量亦与胸外按压中断的频率与时限相关,如这种中断最小即胸外按压分数最大。最后,要取得高质量的抢救效果,急救者要避免过度通气。这种 CPR 操作要点会影响患者胸膜腔内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心排血量,最终改善临床结果。

(2)按压期间手的位置

急救者手位置的不同可改变胸外按压的机制,并影响其质量与效果。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按压期间手的位置的推荐意见不变:对成人心脏骤停,胸外按压手的位置在胸骨下半部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

(3)胸外按压速度

2010 年版指南推荐胸外按压速度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2015 更新指南根据新证据,指出胸外按压速度若超过某个上限值可能对后果有不良影响。2015 年 ILCOR 系统总结提出各种超过 100/min 的按压速度是否影响生理或临床结果。胸外按压速度的定义是每次连续胸外按压期间的实际速度,这种速度不同于单位时间的按压次数,单位时间内按压次数包括胸外按压暂停时间。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按压速度的推荐意见更新为: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做 100~120/min 的胸外按压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

(4)胸外按压深度

2015 年 ILCOR 系统总结提出不同于 5 cm 的按压深度是否影响生理或临床结果。胸外按压深度影响胸膜腔内压,影响从心脏与大血管到全身循环的前向血流。2010 年版指南推荐按压深度至少 5 cm。

2015 更新指南结合新证据,提出胸外按压深度可能有上限,超过上限对预后可能有不良影响,更新推荐意见:徒手 CPR 期间,急救者对一般身材成人做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 5 cm,同时避免过深 > 6 cm(Ⅰ 级,LOE C-LD)。但目前实际情况是,专业人员做胸外按压更可能太浅(即,不到 4 cm),极不可能超过 5.5 cm。

(5)胸廓完全反弹

2015 年 ILCOR 系统总结提出胸廓完全反弹比不完全反弹是否影响生理与临床结果。在胸外按压的放松期,胸骨回到自然或中性位置,则为完全反弹。胸廓完全反弹产生相对负胸膜腔内压促进静脉回流与增加心肺血流。按压之间依靠胸壁妨害胸廓反弹。不完全反弹使胸膜腔内压增加,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心肌血流下降,并可能影响复苏结果。

观察性研究提示,成人与儿童 CPR 期间依靠胸壁是常见的。故关于按压时胸廓是否完全反弹,2015 更新指南推荐意见更新为:急救者对成人心脏骤停在按压之间避免依靠胸壁以允许完全反弹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

(6)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与 2010 年版指南一样,减少胸外按压中断一直是强调的焦点。2015 年 ILCOR 系统总结阐述较短的胸外按压中断较长的中断是否影响生理与临床结果。胸外按压中断可分为必需的与非必需的,前者是治疗的需要(即分析心律与通气),后者是抢救分心。胸外按压分数是衡量心脏骤停期间所做按压时间的比例。减少胸外按压间歇可增加胸外按压分数。最佳胸外按压分数尚未确 定。AHA 专家共识认为在各种场合胸外按压分数应达到 80%。

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推荐意见更新为:成人心脏骤停,除颤前、后胸外按压暂停应尽量缩短(Ⅰ 级,LOE C-LD)。接受 CPR 无高级气道的成人心脏骤停,暂停 < 10 s 以做 2 次吹气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无气道保护的成人心脏骤停,CPR 时尽量提高胸外按压分数至少达 60% 是合理的(Ⅱ b 级,LOE C-LD)。 

(7)按压-通气比

2005 年版指南把按压-通气比从 15:2 改为 30:2。2015 年 ILCOR 系统总结提出不同于 30:2 的按压-通气比是否影响生理与临床结果。为达到适当的进气,在无高级气道的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建议暂停胸外按压,给予人工通气。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按压-通气比的推荐意见不变:成人心脏骤停予 30:2 的按压-通气比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

(8)民众急救员做只按压的 CPR 与传统 CPR 的比较

关于民众急救员 CPR,2015 更新指南的推荐意见与 2010 年版指南一致。怀疑成人 OHCA,调度员对呼叫者给予只做胸外按压的指令(Ⅰ 级,LOE C-LD)。成人心脏骤停者,民众急救员把只按压 CPR 作为传统 CPR 另一选择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对成人心脏骤停,培训民众急救员把通气加入胸外按压中是合理的(Ⅱ a 级,LOE C-LD)。

(9)气道处理

2010 年版指南的重大改变是通气前开始胸外按压(即 A-B-C 程序改为 C-A-B 程序)。 循环(C)优先反映为复苏生成血流是最重要的,同时延迟通气(B)。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突然心脏骤停的病例辅助通气是次要的,由于在突然心脏骤停即时,有适量的动脉氧含量。通过叹气样呼吸与胸外按压(开放气道)的供氧与更新,亦支持做只按压的 CPR 与使用被动通气。

A 开放气道

a 民众急救员:对培训与未培训急救员开放气道的要求同 2010 年版指南。对怀疑脊柱损伤患者,急救员应用徒手限制脊柱活动(即患者头部两侧各放 1 只手,制动)而不是用制动装置,由于民众急救员使用制动装置可能有害(Ⅲ 级:有害,LOE C-LD)。

b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对于无头、颈损伤的患者采用仰头举颏法。对于怀疑脊髓损伤的患者,2010 年版指南最后总结的证据与治疗推荐意见不变。 

c 人工通气(更新):关于人工通气,2015 更新指南与 2005 年、2010 年版指南的推荐意见相同。人工通气的有效操作或气囊-面罩或气囊-插管通气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需要培训与实践。在无高级气道的 CPR 期间,使用 30:2 的按压-通气比。

B 高级气道通气

CPR 期间,安置高级气道的患者,急救员不再给 30 次按压与 2 次通气(即不再中断按压,给予通气),而是每 6 s 给 1 次通气(每分钟通气 10 次),同时做持续胸外按压,这是合理的(Ⅱ b 级,LOE C-LD)。这说明简化 2010 年版指南的推荐意见,为急救员提供需要的通气速度数值,而不是数值范围。

(10)CPR 期间被动给氧对比正压给氧

某些 EMS 系统已经研究胸外按压期间使用被动氧流而不是正压通气,称为被动给氧。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 CPR 期间被动给氧对比正压给氧的推荐意见更新为:不推荐在成人传统 CPR 期间常规使用被动通气技术(Ⅱ b 级,LOE C-LD)。然而,使用持续胸外按压综合治疗的 EMS 系统,被动通气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Ⅱ b 级,LOE C-LD)。

CPR 质量、责任与医疗系统

院内与院外心脏骤停事件的 CPR 质量差异很大,CPR 质量包括胸外按压速度、深度及胸廓反弹的传统衡量值,但亦包括某些参数如胸外按压分数与避免过度通气。CPR 质量的其他方面包括复苏小组的动态、系统的作用及质量监护。目前尽管有清晰的证据证明,高质量 CPR 可明显改善心脏复苏的结果,但仅极少数医疗单位应用系统监护 CPR 质量的策略。同样,在复苏治疗与结果以及拯救生命的机会方面有不可接受的差异。使用一种相当简单的、可重复的持续质量改进途径能戏剧性改善 CPR 质量。

1. 胸外按压反馈

技术允许对 CPR 质量实施即时监护、记录与反馈,包括患者生理指标与急救员操作值。这些重要资料在 CPR 期间可即时使用,亦可用于复苏后讨论及体制质量的改进。根据相关证据总结,2015 更新指南就 CPR 期间胸外按压反馈的推荐意见更新为:为即时最佳 CPR 操作,使用自动视频装置是合理的(Ⅱ b 级,LOE B-R)。

2. 团队复苏

心脏骤停复苏涉及医护团队,团队的组成及经验、根据位置(院内与院外)、场合(现场、急诊科、病房)及环境而有差异。尽管环境与团队成员不同,但是团队中必须指定一位领导者指挥与协调全体成员, 其中心目标是给予高质量的 CPR。团队的领导者要协调团队工作,减少 CPR 的中断,通过使用即时反馈装置给予正确的胸外按压速度与深度、减少依靠胸壁及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3. 复苏时间长短

有关检验复苏时间长短对临床结果影响的研究相当少,大多数研究有很大的限制。1 项陈旧的 313 例 IHCA 病例报告显示,复苏时间持续不到 5 min 的出院存活率为 45 %,复苏时间超过 20 min 的出院存活率不到 5 %。

最近台湾 1 家医院登记分析提示,患者复苏不到 10 min,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高于 90 %,但复苏 30 min 或以上,ROSC 率大约 50 %。最近发表的由 Get With The Guidelines-Resuscitation 登记的两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提出,延长复苏时间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有组织的、熟练地延长复苏时间可改善成人 ROSC 与出院存活率,无神经功能损伤。

另 1 项儿童报告证实,一定人群中超过 35 min 复苏有 16.2 % 的完整存活率;同时研究者既未确定最佳终止复苏时间,亦未确定长时间复苏的益处,在选择性医院里延长复苏时间意味着改善存活率。

4. CPR 登记资料

对 OHCA 与 IHCA 进行登记是很实用的。Get With The Guidelines-Resuscitation 登记处,是最大的、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 IHCA 登记处。美国和加拿大超过 600 家医院参加登记,自 2000 年以来,已登记 20 万条骤停索引,迄今该登记处对 IHCA 几个方面提供重要的见解,最近的工作突出在通过缩短除颤时间提高存活率,在 IHCA 的发生率与存活率方面缩小种族差别,收集支持延长 CPR 时间的证据。

复苏结果协会是一个临床研究网络,评估 OHCA 与致命性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2007 年开始收集代表北美 10 % 人口的 11 个地区(美国 8 个、加拿大 3 个),264 个 EMS 机构的资料。ROC 对 OHCA 方面已提供见解,包括发生率、存活率及胸外按压率,提供地区的差异。提高生存心脏骤停登记处(cardiac arrest registry to enhane survival,CARES)是收集全美国用 CPR 和(或)除颤治疗推测心脏病因的一个中心贮存库。CARES 可提高质量项目,目的是给 EMS 医师功能指标及管理主任改进过程与结果。CARES 对旁观者 CPR、院前终止复苏、与其他 EMS 系统的各种治疗,提出重要见解。

注:本文由楼滨城、朱继红制定,发布于《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2016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

下载医学时间APP,获取最新指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孙舒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