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预防极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不佳

2016-06-10 19: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昏昏
字体大小
- | +

从 2008 年开始,韩国仁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常规使用氟康唑来预防极早产儿(ELBW)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近期,该院儿科医生 Lee 等对比了 2008 年前后,ELBW 中 IFI 的发生率变化情况,并调查了氟康唑的不良发应,该结果发表在 BMC Pediatrics 杂志上。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早产儿,由于其血管尚未发育完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长期胃肠外营养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IFI 的风险大大增加。IFI 是新生儿死亡率增加以及神经功能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预防使用氟康唑可使 IFI 的发生率从 13%~20% 降低到 5% 以下。然而,有研究表明,氟康唑会使一些真菌(如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产生耐药性。另外,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儿而言,早期使用氟康唑是否具有药物毒性,以及该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婴儿后期的神经发育,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对象为 2003 年 3 月至 2013 年 2 月期间,国立大学儿童医院和首尔国立大学盆唐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经筛选后,共有 423 例患儿入组,其中,氟康唑使用组(即 2008 年以后住院的患儿)264 例,非氟康唑使用组(即 2008 年之前住院的患儿)159 例。

在婴儿住院期间,若有至少一次血,尿,腹水,胸腔积液或者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炎症反应症状者(炎症反应症状包括窒息、心动过缓、体温 ≧38.0℃ 或 ≦36.0℃,血糖≧160mg/dL 或 ≦50mg/dL),则为 IFI 。

同时,研究者们还记录了真菌的定植率,氟康唑耐药菌株的侵染率,氟康唑的急性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胆汁阻塞、皮疹),远期不良反应(脑瘫、失明、耳聋、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婴儿 NICU 的住院时间以及婴儿死亡率。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 423 例患儿中,IFI 的发生率为 4.7%(19 例),预防使用氟康唑能显著降低真菌的定植率(59.1 % 比 33.9 %),然而,并未降低 IFI 在 ELBW 中的发生率(4.4 % 比 5.5 %)。在预防使用氟康唑后,氟康唑耐药菌株有侵染率有升高的趋势。

另外,氟康唑使用组与非使用组在肝肾功能、胆汁阻塞、皮疹、脑瘫、失明、耳聋与生长发育以及 NICU 住院时间和婴儿死亡率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

该研究结果表明:氟康唑在预防 ELBW 的 IFI 方面,疗效并不显著。临床上有必要将氟康唑的预防性应用限定于极高危人群,而非常规使用。未来需要对预防使用氟康唑的长期疗效以及抗药菌株的出现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