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汇报:多学科协作下危重创伤的诊治

2016-02-07 10: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柯立池
字体大小
- | +

多学科协作是如何救治复杂穿透性外伤患者?其中的过程,具体实施办法是什么?

近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 Kodadek 博士给我们分享了一例多学科协作救治复杂穿透性外伤患者的病例,文章发表在 J Am Coll Surg 杂志上。

病例介绍:

20 岁男性患者,因右胸、右侧上腹部及左前臂枪伤入院,情况危急。创伤外科和急诊科按创伤高级生命支持(ATLS)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插入双侧胸管并大量输血,同时加压包扎左前臂防治搏动性出血。

随后立即送往手术室行手术治疗。创伤外科的医生行急诊开腹手术,血管外科医生则探查患者左上肢损伤情况。腹部探查发现右侧肝叶被子弹射穿,为控制活动性出血,医生们还使用了气囊压迫止血装置(图 1、2)。

多学科1.jpg
图 1为CT 图像显示腹腔开放,肝脏气囊填塞

多学科2.jpg
图 2为气囊填塞装置包括橡胶导管及烟卷式引流管

由于子弹损伤到腹膜后腔,导致结肠肝曲的巨大血肿,需行局部结肠切除术。同时,对血肿下的十二指肠外侧损伤进行双层修复。因肾门受损导致持续腹膜后出血,手术医师决定性右肾切除术。

子弹还打穿了腰大肌。另外,由于右侧胸管持续性出血,患者行右侧开胸术,楔形切除了上、下肺叶,同时也切除中段肺叶。最后,血管外科医生发现患者分支处肱动脉损伤,使用同侧贵要静脉移植修复。

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复苏期间,病情平稳,术后第两天,医师取出气囊压迫装置并关闭腹腔后,无异常情况。但随后发现患者出现左前臂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紧急进行左前臂掌侧及背侧筋膜切开术,接着手外科医师为患者进行皮肤移植。

患者 4 周后出院,虽然左手仍遗留中度感觉和运动障碍,但是,正是由于相关各个学科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才能使患者在如此危重病情下仍得以存活。

拓展阅读:

面对新的医学问题, 多学科协作应运而生, 整体趋势日趋明显。多学科协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就是疾病诊疗过程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协作, 使传统的个体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团队协作规范化模式, 并将对患者的关爱和人性的尊重融入到诊疗过程中, 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及合理化的诊疗活动, 提升医疗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可以应用哲学思维中部分和整体的原理来看待多学科协作。各临床科室如同临床医学整体中的一部分, 部分的功能小于整体。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各相关学科协同工作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 这就成为一个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其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团队的建立, 会使医务人员在诊疗疾病及处理医患关系时,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和方法, 同时也会注意搞好局部抓住重点, 集中精力处理好最关键的局部问题。所以, 多学科协作治疗对医院诊疗实力势必会大大提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surg00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