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罩/口鼻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NPPV)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心源性肺水肿(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CPE)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近年来,随着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技术及面罩设计的不断改进,NPPV 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是目前最常用的 NPPV 模式之一,标准的 PSV 采用的是流量切换机制,即当吸气流量降至某一固定值或为吸气峰流量的某一百分比值时,呼吸机终止吸气而转为呼气。
但实施 NPPV 时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气体泄漏,因此双水平正压呼吸机除了须拥有较强的泄漏补偿能力外,还须配备手动或自动调节吸气触发灵敏度和吸气终止标准以优化人机同步。
吸气终止标准亦可称为呼气触发灵敏度(expiratory trigger sensitivity,ETS)。有研究显示,改变 ETS 水平可影响 COPD/急性肺损伤患者的通气参数,减少呼吸做功。但 NPPV 时气体泄漏的存在可能会对吸呼切换同步性产生不良影响。
于是,改善 NPPV 中的人机同步性,尤其是呼气同步性在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针对人机同步性的实验研究中,除直接观察患者的通气参数外,还大量使用肺模拟器模拟各种疾病状态的自主呼吸。
肺模拟器的优势在于其可通过微电脑精确控制,虚拟成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患者,便于在同一呼吸力学特性条件下比较不同型号呼吸机、不同通气参数设置对人机同步性的影响。
陈宇清、张杏怡等通过机械肺模拟器模拟 COPD 模型比较在存在气体泄漏状态下不同 ETS 设置对双水平正压呼吸机的吸呼切换同步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采用数字化自动调节触发灵敏度(Auto-Trak)技术的 BiPAP Synchrony 呼吸机,同步触发通气表现良好,未发现有自动触发及触发失败现象。在高气道阻力(模拟 COPD 患者)模型中,相对于对照组,BiPAP Synchrony 呼吸机的呼气切换延迟时间短,相应潮气量也较小(P<0. 05);吸气峰流量为(73. 60 ±1. 38 ) L/min。
压力支持通气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采用流量切换方式,即当吸气流量降至峰流量的某一比值或固定数值时,呼吸机停止供气而转为呼气。备用的切换方式还包括压力切换和时间切换。在压力支持通气吸气末期,若预设的 ETS 值与患者吸气努力不相符时,即可发生呼气不同步。过低的 ETS 值可导致延迟切换,反之则出现过早切换。
过度延迟切换会减少呼气时间,增高呼气阻力,患者呼气做功也会明显增加,不利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发生过早切换时虽然呼吸机已终止送气并转为呼气,但此时患者的吸气肌仍处于收缩状态,因此会增加患者吸气做功,极易引起二次触发。过早切换还可导致吸气时间和潮气量显著降低,不利于改善气体交换。
BiPAP Synchrony 呼吸机所应用的数字化自动调节触发灵敏度(Auto-Trak)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采用模拟流量切换方式,即呼吸机输出较实际流量低 15L/min 并延迟 300 ms 的模拟流量。
当患者实际呼吸流量波形与模拟流量交汇时,呼吸机实施吸呼切换。 Auto-Trak 技术还包括容量切换和流量反转切换机制,在高水平 ETS 时呼气切换延迟时间<150 ms,反映出 Auto-Trak 技术所含的自动控制程序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
Auto-Trak 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呼吸气流,保持在不同呼吸力学特性下吸气触发和吸呼切换的最佳同步性,并简化操作有利于临床应用。但临床医师仍应仔细观察,及时调整通气参数,避免严重过早切换或延迟切换的发生。
更多临床综述,请访问飞利浦 健康科技 美好生活 专区>>